僑愛佛教講堂信徒
──蓮友天地_僑愛佛教講堂信徒 饒李麗卿居士
<編者按>
在僑愛講堂,每次共修結束、大眾用過齋飯後,就會看到饒李麗卿居士默默地打掃的身影。此外,任何需要的收拾、歸位、搬運...,只要需要,她一定配合指揮,竭盡所能,默默奉獻,因為她相信「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服從為負責之本」。
在這服從、負責、服務的背後,她廿多年如一日,按照講堂安排的日程參加共修,從未間斷!可以說是同修們“老實學佛”的典範。
這次,接到《萬行》雜誌的採訪通知,她秉持同樣的“服從、負責、服務、老實”的精神,在前一天就做了充足準備,儘管自己不會電腦,她請孩子協助打字,自己一字一句地口述,真誠地分享她這二十年的學佛體會。這份質樸與熱忱,見者莫不動容。因此,本文採取原文照登的形式呈現,希望讀者可以親自感受饒李麗卿居士分享的初衷。
我在僑愛佛堂算是中生代的信徒。在一個因緣際會下,我進入僑愛講堂,一開始我什麼都不懂,跟隨著師父與師兄、師姐們,一起假日共修,慢慢的從陌生到熟悉。
在家裡的時間,很精進的誦經、持咒及念佛,漸漸的有了些感應,平常生活感覺順利,幸運似乎靠近我,許多原來覺得不可能達成的事情,也出乎意料的完成。在聽取師父們的講經、說法與開示過程,腦袋中的執念也有所開悟,也學會了轉念。這一兩年參加禪修課程,感受到心漸漸平靜,煩惱減少。參加佛堂中每年的法會,固定每個月兩次的拜懺,自己也感受到消除了家裡很多的業障。
舉個例子說明,去年農曆七月份,我雨天中騎車,因為地板濕滑,因而摔倒,腳踏車手把甚至插在我的衣袖內。經由路人的協助爬起,但覺得全身疼痛難耐,手也提不起來。回到家裡沒有立即去看醫生,睡了一覺起來,卻也感到復原許多。(有一位朋友,跟我類似的情形,醫了半年多,都還無法痊癒)。另外,說一下購買新屋的事情。我在原來的老家住了40年,房子採光不佳,有漏水,住得並不舒服。先生原本想換到平房舊屋,但我心裡希望能夠換到一個更好的居住環境。佛祖的保佑加持,讓我們家順利的找到了我心中一直期待、夢寐以求的新屋,住進去到現在一年多,真得圓了自己的一個夢想。
經皈依、受五戒後,為了守戒,我隨時提醒自己,言行舉止需更謹慎小心,生活簡單了,心卻歡喜了。因為這幾年來,常往返臺北兒子家協助照顧孫女,因此平常日有機會到臺北華嚴蓮社參加法會。僑愛佛堂與臺北蓮社為同祖師一家親,兩處的師父與師兄師姐們對我都非常關照,讓我學佛過程感覺輕鬆,朋友見到我,常說我笑口常開。真心感謝師父的教誨,為我人生開啟一扇慈慧之門。
在修行的路上,願所言、所行、所思,慈悲喜捨,遍十方法界。更願我生生世世常見佛,處處聞佛法,生如來家(佛化世家)。
佛弟子 饒李麗卿
105.03.27
<後記>
採訪時,編者當面讀完饒李麗卿居士的分享後,請問居士那個讓她進入僑愛講堂的「因緣際會」是什麼?她說,原本這因緣是朋友的,這位朋友有緣在體育場遇到師父,勸她到講堂來學佛,她央請朋友帶她一起來,結果朋友沒空,她乾脆就自己來敲“空門”了。那是民國84年,乘度法師擔任住持。
打從第一次參加共修起,她就周周參加共修,不曾間斷!問她什麼力量支持她這麼精進?她毫不考慮地說:「因為每次共修都得到法益啊!」她說,自己雖然是開朗的個性,但面對生活中難免遇到的對立,過去會生氣,學佛後學會轉念,從此就海闊天空了。加上師父們在課堂上除了教佛法,還會教導做人做事的道理,激發我們正面的力量,回頭就可以在生活中安頓身心,法益這麼多,所以她很喜歡參加共修,一點也不以為苦。
因此,她鼓勵年輕人發心學佛!現代社會雖然工作生活繁忙,但我們要瞭解:學佛是生命的滋養,可以和生活相輔相成 ,甚至對工作生活產生幫助,假如有這種認識,就不會找不出時間,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
以上,作為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