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奉《華嚴經》而得名,又名賢首宗、法界宗、清涼宗。本宗依《華嚴經》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之妙旨。《華嚴經》係佛陀成道二七日,為文殊、普賢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之自內證法門,然非凡力能持,故隱而不傳六百餘年,直至龍樹菩薩於龍宮誦出,更作《大不思議論》十萬偈釋其文義,造《十住論》注釋十地品,方使華嚴逐步流傳人間。

我國自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華嚴》始,法業講述華嚴,並撰《華嚴旨歸》繼之,北魏時期,《地論》的譯出開闢了華嚴義學一條新思路。及至唐朝,蔚為大觀;不僅實叉難陀再譯《八十華嚴》,般若三藏譯《四十華嚴》,杜順、智儼等宗師更以弘傳華嚴為業,研析、宣釋、注疏,甚至融會禪教,一時華嚴教法光輝璀璨。

被譽為華嚴宗初祖的杜順和尚,寫《五教止觀》、《法界觀門》,闡發華嚴法界觀門之玄旨。奠定華嚴立宗基礎者,當推二祖智儼,大師依據六十華嚴撰《搜玄記》,發明十重玄門,更草創五教,為賢首國師判教之張本。三祖賢首國師則據《搜玄記》更作《探玄記》二十卷,又作《華嚴五教章》判釋迦如來一代所說之教典為三時、五教,以華嚴之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為別教一乘,最為尊特。五教之規模至此已趨完備。

華嚴疏主──四祖清涼國師作《華嚴懸談》、《華嚴疏鈔》,總括大小乘、性、相、空、有,包羅萬象,不倚不偏;華嚴要義,發揮殆盡。華嚴宗之標識,如杲日在天,有目共見。五祖圭峰宗密大師祖述清涼,禪教並重。大師得力於圓覺一經。所作之圓覺經大小疏鈔,其思想體系,皆與清涼一貫。本宗至此,基礎鞏固矣。

宗密示寂未久,佛教遭武宗會昌之厄,僧尼被迫還俗、寺院遭毁、經論散佚殆盡,諸宗普遍衰微。宋、元、清時,幸有子璿、淨源、道亭、德清、續法等大師,復興氣象,力振華嚴。

近代,月霞大師於1914年創華嚴大學於滬上,學子有持松、常惺、智光、慈舟、了塵、定西等,皆能領其宗旨。應慈法師創華嚴學會於上海,專講華嚴三經,一時學子四聚,南亭、隆泉、靈源等皆其傑出者。大陸易幟後,所幸智光、南亭、靈源、隆泉諸學人,均已來臺。1952年,南亭創台北華嚴蓮社,以智光為開山住持,講誦華嚴,未曾中斷。今更得其徒孫成一繼承其事業,並創辦華嚴專宗學院、佛學研究所,培育僧材專研、專修、專弘華嚴;靈源創十方大覺寺,致力弘揚華嚴宗旨,隆泉創華嚴寺亦事講誦華嚴大經,雖圓寂後,原道場因道路拓建而遷址,幸弟子尚能合力維持宗風於不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