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愛佛教講堂創始信徒 應胡嶺鳳居士 莊嚴繡活供寺

僑愛佛教講堂創始信徒

──應胡嶺鳳居士 莊嚴繡活供寺

 

        8 月21 日,僑愛講堂住持自莊法師帶領天仁法師與福田功德會員,探訪信眾應胡嶺鳳居士,大家親切地稱82 歲高齡的老菩薩為「應媽媽」,應媽媽也很歡喜地與年輕一輩分享她與僑愛講堂的淵源。


       說起來,僑愛講堂誕生的過程,反映的正是佛法在亂世中安頓人心的巨大力量。應媽媽回憶,她是21 歲來台灣的,當時,先生基本都在部隊,做為軍眷,她獨力帶著婆婆、小叔、小姑來到台灣,剛開始住在六張犁,直到僑愛新村落成,才舉家搬遷,並且從此在僑愛安居。


       應媽媽說:僑愛新村當時約有八百人,算是個大社區了,家家戶戶的先生都長年在部隊,日常生活當然就是由女眷一力支撐,由於軍餉並不高,所以這些女眷幾乎各個都有十八般武藝。她們既要照顧家庭,還做手工貼補家用,在動盪的環境中,原本來自天南地北、互不相識的社區女眷們,很自然就發展出通力合作、親如家人的情誼。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她們邀請南亭老和尚帶領,開始在姬陳桂珍居士家共修,即使環境動盪,但每周參與共修的人有增無減,漸漸有了興建講堂的共同願望。當時,講堂的土地屬於大同公司所有,在南亭老和尚首肯、並購得土地之後,在「大後方」的女眷們再次發揮通力合作、親如家人的情誼,共同出力護持道場的興建。


        應媽媽說:即使家家都要為生存奮鬥,但是每個人都很樂意抽出時間來,為共同的道場努力。像她自己就經常整夜趕工刺繡,貼補家用,但白天還是跟其他居士一起到講堂,有時整地拔草,有時做點心給大家吃,需要的時候還發動募款。應媽媽說:當時一個月軍餉大約三十塊左右,但大家還是一塊錢、兩塊錢地響應,可見共同護持的心是一樣的,連講堂最初用的巾幡、桌布,也都是居士們一起刺繡供養的,真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講堂蓋好之後,成一老和尚每周來帶領共修。應媽媽說:「老和尚真好」、「真慈悲」!他永遠笑咪咪的,每個人看到他都很歡喜,整個道場就是一個大家庭。所以她裹著小腳的婆婆一直到八十歲高齡,還要來講堂拜佛並幫忙,姬陳桂珍居士還勸她只要來講堂拜佛就好,其他事情讓年輕一輩的信眾承擔。而應媽媽本人也長年累月用功不輟,每天四點鐘起床做早課,念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與〈大悲咒〉。


      歲月就在大家學習安心法門之中悄悄流逝,如今,當年一起通力合作的女眷們都老了。應媽媽說:一直到今天,我還是會號召當年的同修們多到講堂來共修,但自己因為年輕時做刺繡的關係,現在眼力不好,同期的居士們大部分也行動不便,所以無法像過去那樣常來。但是,當看到新落成的講堂時,大家都覺得無比地歡喜、莊嚴,希望講堂越來越好,年輕人可以多到講堂來學習佛法。


       最後,自莊法師也見機說法,鼓勵應媽媽放下身體的老病苦,專一念佛,念佛的人甚麼都不擔心!應媽媽也很歡喜地回應:「對!記得!我們以後要去極樂世界,我們發願要看到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願僑愛講堂的佛光、法水普照、滋潤人心,學佛的人都能見證生命的圓滿。



回上頁
上一則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