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4月1日~10日 春季華嚴誦經會暨清明祭祖法會

                發起廣大菩提心 遨遊華藏世界海           文/天學法師

       111年4月1日至4月10日,僑愛佛教講堂啟建春季華嚴誦經暨清明祭祖法會。每日上午八點開始,自莊住持主法,法會期間諷誦《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至卷四十。每日第二支香,由自莊住持為大眾開示經文法要。4月8日上午的第二支香舉行110年度的國中、小學助學金關懷頒贈典禮,來自七所學校(武漢國中、大溪國中、大成國中、員樹林國小、美華國小、武漢國小、僑愛國小)的40名學生獲得資助,由於新冠疫情惡化,活動於大殿外迴廊有條不紊的完成。今年誦經活動在4月9日,下午誦完第四十卷經〈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後,接著圓滿普佛。圓滿日上午九點開始,舉行三時繫念超薦佛事一堂,法會於下午五點,圓滿結束。

 

 

       法會首日,自莊住持即說明本次法會開示的主題為「發起廣大菩提心,遨遊華藏世界海」,依此名定位及因緣,引領大眾理解《華嚴經》要義。《華嚴經》第一會,世尊於菩提場中成正覺時,普賢菩薩為會主,說佛果的依正二報莊嚴,令眾生由欣慕而生信,是謂「舉果勸樂生信分」。〈世主妙嚴品〉中,佛陀始成正覺,各種莊嚴殊勝的境界便一一出現。先是佛光遍照,接著十方佛剎微塵數菩薩的出現,皆以「普」名號為首。另有依序而來的十九類神眾、十二類天眾、以及天龍八部等三十九類世主,其數無量,皆曾發願隨佛護持聞法。〈世界成就品〉是談佛的果報之相。總括說明整個世界的成就,不管是有為法或是無為法,都需具足十種因緣才能成就。依佛果來說,皆是佛修行所成就;就眾生來說,乃眾生業報所感。普賢菩薩以擴展眾生的心胸為目的說此品經,因為修學佛道,要是不能認知世界的廣大無邊,如何能發起廣大菩提之心為救護一切眾生而精進修行?

 

    

 

 

        4月2日〈華藏世界品〉,自莊住持為大眾解說此世界是毘廬遮那佛無量劫以來所修行一切的萬德莊嚴。介紹「華藏世界」之前,先說「三界」,此是六道眾生不斷輪迴的環境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又稱三有生死之界,或稱苦界、苦海。三界在二十重華藏世界之上。所謂「華藏」就是指有一朵花叫做「金剛光明蘂香幢大蓮華」,諸多世界安立在這朵大蓮華上,「華」是指「花」,乃花內所藏著之世界,故稱「華藏世界」。在華藏世界海中有重重無盡的華藏世界,每一個單位的華藏世界都有十方各二十重微塵數世界共同聚在一朵大蓮花上,此稱謂一個世界種。諸多的世界種像大海一樣聚集於香水海中,此稱世界海。每一個世界種亦代表無盡的佛剎,每一個佛剎皆有不同的教主。娑婆世界身處華藏世界的第十三層,教主乃毘廬遮那如來。許多我們所熟悉的諸佛世界,亦皆住此娑婆世界,譬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藥師琉璃光世界、兜率淨土等等。故「華藏」從清淨無染的角度來看,就象徵佛以大願和大悲所成就的莊嚴淨土;若從眾生的層面來說,所謂「藏」則是指人人皆具的「如來藏」。如來藏若被無明煩惱纏縛,造種種輪迴之業,我們即會生於佛土卻無法見佛。所以,華藏世界除器世間,還有智正覺世間以及包蓋菩薩及眾生的有情世間。既然是三種世間,則有莊嚴與不莊嚴之差別,有染、淨差別,但是,此種種差別是不相妨礙,乃能互相融攝的。唯有如此,眾生方能藉此佛果正報與依報,發起廣大菩提心,建立修行之基礎,印證佛的成就和眾生業感之間的因果關係,因此發起信解力,為利益眾生而廣修廣學,成就菩薩行,遨遊於無邊無際的華藏世界。

   

        從第二會開始到第七會,進入「修因契果生解分」,談修行次第。二會普光明殿,文殊師利菩薩為會主,說十信法門的涵義。文殊代表妙慧,九首菩薩代表九種大行,透過問與回答的方式,彰顯妙慧通於眾行,眾行成於妙慧之境界。〈賢首品〉中,賢首菩薩勸眾生相信受持此法。如經文云:「但為永滅眾生苦,利益世間而發心。」來表法顯發心之所在;而以「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來宣示信樂之妙用。自莊住持在此強調,文殊菩薩勸導眾生要相信自心是佛,佛性就如同眾生本有的菩提種子,只要好好關照就能生根發芽。亦如〈淨行品〉所教導我們的,於行住坐臥的日常之中,隨時發願,善用其心,日久成習,便能使菩提心漸次增長茁壯,堅固不退。

 

 

 

        第三會,毘盧遮那佛以其自在神力,不起菩提座,上昇至須彌山頂的忉利天宮。法慧菩薩為會主,為已圓證十信位者,說十住法門。之後,法慧菩薩接著於〈梵行品〉中,暢談諸法空相,勸導修行人住無相法,成就清淨梵行,具足諸佛功德。在〈初發心功德品〉中,帝釋問法慧菩薩:「菩薩初發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何如?」答曰;「此人功德,唯佛能知……以是發心,當得佛故。」……又有偈誦言:「十方世界諸如來,悉共讚嘆初發心;此心無量德所嚴,能到彼岸同於佛。」此做進一步說明初發心功德之不可限量,正因為住位菩薩發心動機不可限量的緣故。如經云:「此菩薩為不斷一切種性故發心;為充遍一切世界故發心;為度脫一切世界眾生故發心;為悉知一切世界成壞故發心;為悉知一切眾生垢淨故發心……」。因此,菩薩若能與佛心相同,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具足智慧不由他悟,即可謂「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第五兜率天宮會,金剛幢菩薩為會主,說十迴向法門。自莊住持為大眾說明迴向是以少善根引無量之果,故迴向心於堅固菩提心有大利益。如來於此會放兩膝輪光是在表法,向上則是上迴向與菩提道相應,向下迴向,則轉萬行趣向眾生。此法門以大悲心將所修習的一切善根、福德,迴向於有情眾生而無所執著。

    

       誦經活動最終,再回普光明殿,進入第七會等覺法門〈十定品〉。會中諸大菩薩皆因無法得見普賢菩薩而求問於佛,佛告諸大眾:「汝等宜更禮敬普賢,殷勤求請……誓與普賢同一行願,入於不二真實之法。……」怎麼樣的發心才能稱為「殷勤禮敬」呢?開示中曾多次提醒大眾,所謂菩提心者,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因此,唯有發菩提心的菩薩方能與佛相應!此品經中的大菩薩們依佛指示,發心殷勤禮敬祈請,終於如願得見普賢菩薩,聞得十大三昧法門,令諸菩薩能善入三昧,並成滿普賢所有行願。

    

        4月10日法會圓滿,上午9點開始舉行三時繫念佛事一堂,禮請證豪法師為主法和尚。法會中,藉由禮請諸佛、菩薩,慈悲接引歷代先亡、累世冤親,無祀孤魂等眾,來此道場,聽經聞法,禮佛求懺,發願皈依,仗佛之力,令得心開意解,蓮品上升,往生極樂。下午5時,法會圓滿結束。

 

 

 


回上頁
上一則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