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7月30日 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
觀音普門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與悲 伏風水火我當說 是故普明照世間
文/天學
112年國曆7月30日 (農曆6月13日),講堂舉辦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法會。信眾一大早便陸續抵達大雄寶殿為參加成道法會而歡喜,早上9點第一支香開始,當戒定真香梵唄聲響起,錙素二眾虔誠焚香禮敬,祈願觀音菩薩慈悲降臨僑愛講堂,接著諷誦楞嚴咒及觀音拜願等。第二支香恭誦《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後,10點50分午供,本次成道法會僅一個上午。
依念誦《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因緣,吾人大致可知觀世音菩薩的因行與果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自《法華經》第二十五品,此品經普遍受到民間信仰之重視流通與讀誦,因此;無形中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有情眾就變得特別有緣!「普」則指觀音之眾德普具;「門」則是受觀音菩薩慈悲救濟之眾生有種種不同的類門。所謂普門:是說眾生根機類別的有所不同,而觀世音菩薩則能普應群機,無處不示現。事實上,每個人皆可做觀音菩薩的應化身,好比信眾們在道場的發心,無論殿堂或大寮及講堂之任何方所做布施的服務,又積極參與講堂的各項活動,此亦是佛陀的法音宣流,諸佛菩薩的隨緣應化。
吾人該如何學習觀音菩薩的自在?自在通常是可自我創造的,若對任何人皆能自在的相處,遇任何事能自在處理,在任何道理上能自在無礙,任何時間地點皆能自在的修持,克服逆境的自在,或者時時做到隨人、隨事、隨物、隨心、隨緣、隨境、隨處、隨時、隨理,若能如此;我們不就成了觀自在了嗎?我們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可以無金錢、愛情、學問,任何皆可以沒有,但是不能無慈悲。一般人的慈悲,通常只是對本身喜愛的人、自己家親眷屬,若對外人或不相干的人則無慈悲,歸本還原即是缺乏「平等心」故不顯慈悲。吾人學習觀音菩薩的慈悲應以平等、無相、積極、無所對待,及無貪求的去慈悲對待一切有情眾生。
人生在世,若能接受觀音菩薩大善知識的指導學習做日日像觀音豈不美哉!悲傷時有要有歡笑之表情,歡笑時有悲傷之掛念。忙碌時有輕鬆的感受,輕鬆時有忙碌之進取。貧窮時亦有富貴的自尊,富貴時有貧窮之謙虛。若急躁時即有緩慢之修養,緩慢時要有積極不怠之精神。受難時要有快樂的念頭,觸怒之時有慈悲的心念,仁義之時有惱忿的認真,得意時要有失落之想法,擁有時要有慈悲喜捨之感受。
觀音菩薩於「普門示現」中,顯現佛教所主張的三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指金錢和身命的內外布施;無畏施則是令眾等脫離遠離恐懼及怖畏;法施則指佛法,除教人學習佛法外,令彼依法奉行,以自己所解所行之佛法,教化廣度眾生。或以醫藥、工巧、經論等種種有益於身心之知識技能,教授他人此皆稱為「法施」。
〈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特別強調的請問釋迦牟尼佛說:「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釋尊答說:「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此處則說明;眾生若持觀世音菩薩之名號,即可脫離七種苦難(火、水、風、王、鬼、枷鎖、怨賊),亦可離三種苦(貪、瞋、癡)三毒,滿足二願求(生兒、生女)。觀世音菩薩好比救世主,能為受苦眾生排除種種苦難,又能滿足眾生之所願。
人世間就如煩惱坑!因此菩薩慈悲,總是苦口婆心的勸眾生學習所要修行之法門,若能奉行則遠離煩惱,亦有無量無邊的其他菩薩來救拔眾生,使眾生能離苦得樂。觀音菩薩不僅是內無惑、外無障,得身心輕安,還平等慈悲的教導眾生如何解脫煩惱,以施無畏之願力,拯救友情遠離各種怖畏。觀音菩薩修練成三十二應化身,於十方國土隨類應顯度眾生。所以,無論有無困難之時,吾人皆應精進稱念觀音菩薩聖號或六字大明神咒,若能念念不生疑,一定能度一切苦厄。
觀音菩薩的眾生平等及不棄捨每個眾生的概念,若吾人有愛、有耐性、平等視眾生,相信諸不如意之事皆能迎刃而解。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穢土)眾生因緣最深,要滅災風火又不要受外在的種種苦報,當學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凡事皆順觀緣起,正知、正見遠離六道輪迴及一切生老病死苦。將愛自己親人之心去愛護一切眾生,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當下即是觀音菩薩的化身顯現。與會大眾誦念〈觀音菩薩普門品〉之種種事蹟,皆願效法觀音菩薩濟世之精神,恆求善法將觀音菩薩住在吾人心內,以實際行動發揚菩薩慈悲度眾之佛性。